吸濕速干+除臭抗菌滌綸色絲
常規生產除臭抗菌滌綸絲規格為50d/48f,75d/72f,100d/96f,150d/144f
抗菌防臭纖維的特有性能:
所謂抗菌防臭纖維是指對微生物具有滅殺或抑制其生長作用的纖維。它不僅能抑制致病的細菌和黴菌,而且還能防止因細菌分解人體的分泌物而產生的臭氣。在人們的生活環境中,細菌無處不在,人體皮膚及衣物都是細菌滋生繁衍的場所。這些細菌以汗水等人體排泄物為營養源,不斷進行繁殖,同時排放出臭味很濃的氨氣。因此,在生活領域使用抗菌防臭纖維就顯得很有必要。
傳統的抗菌防臭纖維:
傳統的抗菌防臭纖維一般都是用金屬離子進行處理。通常是將普通的合成纖維(如滌綸、腈綸、錦綸、丙綸等)進行改性而成,即在纖維成纖或纖維加工過程中進行抗微生物處理。一種是對纖維表面進行抗菌劑的處理(一般浸漬于硝酸汞浸液中);另一種是抗菌劑與聚合物共混紡絲(一般加入有機鎘鹽)。但由於其處理過程中重金屬離子的生態毒性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科技工作者加大了對新型抗菌防臭纖維的研發。
新型抗菌防臭纖維:
新型抗菌防臭纖維是指纖維本身就具有抗菌除臭的作用,或者基於傳統抗菌防臭纖維的基礎上,把用金屬離子的抗菌劑改為採用對生物和環境無污染的抗菌劑對纖維進行處理以達到抗菌防臭的目的。
發展概述:
抗菌防臭纖維是在抗菌防臭后處理技術之上發展起來的。國際上自80年 始出現通過化學纖維的高分子結構改性和共混改性的方法制取持久性抗菌防臭纖維的方法,其中以共混方式為主。與抗菌防臭后處理技術相比較,抗菌防臭纖維抗菌防臭效果好,耐久,纖維不附着樹脂,所得織物手感好,工藝簡單,無須后整理,成本低。抗菌防臭后整理雖然加工方便,但抗菌防臭效果不理想。經數十次洗滌后,織物抗菌防臭效果下降,難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化纖的迅速發展,又為纖維改性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天地,使得人們開始將紡織品抗菌防臭處理的視角轉向纖維改性以獲得抗菌防臭紡織品。這種方法技術含量高,難度大、涉及工程領域廣,尤其對抗菌防臭劑的要求較高,但因其明顯的優點,深受客戶的青睬。
抗菌防臭纖維加工方法:
抗菌防臭纖維加工方法主要有4種:
1、利用化學改性將抗菌纖維基團接枝到纖維上。如日本蠶毛染色公司用染色方法使丙烯腈纖維的一CN基與Cu9S5形成配位鍵,生產出聖達綸SS—N纖維,既抗菌防臭又可導電防靜電。
2、在紡絲過程中,把抗菌劑加入丙烯腈或聚酰胺等聚台物中混煉紡絲。這是開發抗菌防臭纖維的主要手段。主要有濕紡和熔紡兩種方法。前者是將合適的抗菌劑經有機溶劑溶解后加入紡絲原液中濕紡。常用抗菌防臭劑多為無機鹽類,如銅系、銀系金屬離子等。此法多用於聚丙烯腈抗菌纖維的製造,主要是在聚合時加入不同的有機胺單體進行共聚。後者是將合適的抗菌防臭藥物製成母粒與原料共混熔融紡絲。常使用無機類抗菌劑與聚合體共混熔融紡絲,此類抗菌防臭劑(使用時需製成微細顆粒)要求能耐高溫。與聚合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及分散性。還有人用陶土混台物作為抗菌劑進行熔紡,所得纖維抗菌效果很好。
3、用物理改性使抗菌劑浸入纖維表層較深的部位。熔紡時,將抗菌防臭劑加到紡絲油劑中。隨牽伸冷卻,這樣收縮時熔融纖維絲體將抗菌防臭劑包入表層以內。將濕紡中的凝膠態纖維浸入抗菌防臭劑溶液,可把抗菌防臭劑溶液封入內部。開發多微孔纖維,亦有利於抗菌防臭劑的滲入。
4、復合紡技術。如將抗菌防臭劑摻到纖維皮層或作為併列復合纖維的一部分復合紡絲。
|